2025年9月3日,北京长安街迎来了一场“硬核”大秀——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!
今年的阅兵,有几个方队备受世人瞩目,他们宣告中国军队作战模式的革命性变革,那便是——代表中国最新科技成果的无人机与反无人机装备。
这些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已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,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,更是彰显了智能化战争的未来蓝图,让世界认识到何为真正的“大国重器、中国智造”!
接下来,我们就为大家拆解一下,这些出现在阅兵式上的无人机及反无人机系统。
中国智造 亮剑长空
作战体系多维攻防智能协同
高空侦察体系由无侦-7和无侦-10组成,实现高低搭配、粗细结合的侦察网络。无侦-7负责大范围战略侦察,无侦-10则对重点区域精准识别。
隐身突防利器以攻击-11为主力,其具备良好的雷达隐身特性,能够执行高风险区域的突防打击任务,是未来智能化战争的重要打击力量。
舰载无人机系统依托076型两栖攻击舰的电磁弹射技术,显著提升海军航空兵作战半径和任务灵活性。
集群作战系统实现空中蜂群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的协同作战,形成立体化、智能化的集群作战体系。
反无人机体系软硬结合高效拦截
飓风-3000高功率微波系统成为最大亮点。这种定向能武器可在3公里范围内应对无人机蜂群,功率突破2000兆瓦,具有成本低、响应快、附带损伤小等特点。
反无人机体系形成多层次防御能力:远中程由导弹和激光武器负责,近程则由高功率微波和电子干扰系统应对,实现软硬结合、多层拦截。
智能化突破AI赋能协同作战
有人-无人协同作战已成为现实,无人机深度融入整体作战体系,成为关键节点,实现了跨军种、跨域协同作战能力。
智能集群技术实现自主协同编队、任务分配和实时决策,展现出高度自主性和适应性。跨域协同作战取得突破,无人作战艇能够指挥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进行联合行动,形成立体化作战网络。
这些无人装备普遍搭载人工智能系统,可以实现自己组队、分工,遇到危险自动躲避;无人艇和潜艇能自己规划路线,和有人战舰一起打配合。从单机突防到集群攻击,能够在最小人工干预下完成复杂任务,大大提升了作战效能,形成了立体化的作战网络。
专家说:“未来战争,机器人是消耗品,但也是改变规则的‘狠角色’!”无人机也同样如此。
这场阅兵,展现的不仅是装备升级,更是作战理念的革命。通过阅兵,世界看到了一支“传统与现代结合、海陆空天网一体”的强大军队!
这支智能化、信息化的新型军队,在为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坚强保障的同时,也向世界及未来发出宣言:中国军队,永远是和平的守护者!
聚焦“产业咨询、产业落地、产业投资、招商平台服务”四大核心板块,致力于为政府、企业及投资者提供覆盖产业规划、资源整合、资本赋能到载体运营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